近日,全國各地高校陸續錯峰迎來春季開學。日前,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要求把疫情防控過程中所積累的經驗形成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的常態化政策體系,全面加強健康教育;仡欉^去一年,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在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開展好新學期高校思政教育,用偉大抗疫精神涵養青年學生家國情懷,正當其時。
涵養“志”。志是指理想信念、意志。面對突如其來的嚴重疫情,廣大醫務人員白衣為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挽救生命。如果沒有堅定的信念,沒有攻堅克難的意志,就不可能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青年學生要胸懷兩個大局,樹立理想信念、堅定毅力意志,做到小我服從大我,個人理想服從國家需要,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奉獻青春年華。
涵養“愛”。人,沒有愛就不可能有情懷,沒有愛就不可能有奉獻。面對突如其來的嚴重疫情,中國人民風雨同舟、眾志成城,構筑起疫情防控的堅固防線,千千萬萬志愿者和普通人默默奉獻,生動詮釋了“愛”的深刻內涵。愛不僅是個體成長成才的品格要求,也是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墨子說:“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睈垡腥嗣裰辽系牧。大愛是仁心的前提,仁心是大愛的內在道德升華。對于醫學生,應當把大愛品格、醫者仁心列為大學第一課。
涵養“忠”。忠就是忠于黨、忠于國,做到愛國愛黨相統一。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來全球發生的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遭遇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黨中央統攬全局、果斷決策,以非常之舉應對非常之事,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堅定果敢的勇氣和堅忍不拔的決心,奪取了全國抗疫斗爭重大戰略成果。中國共產黨人為民族謀復興、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使命,經受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贏得了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贊譽。新時代青年學生必須把忠于黨忠于國、愛黨愛國統一起來,承載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歷史使命,譜寫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無愧于青春的絢麗篇章。
涵養“理”。理是指堅持理性和科學精神。疫情發生以來,科研攻關和臨床救治、防控實踐相協同,病毒檢測、控制傳染、臨床救治、疫苗研發,科學精準的大數據追蹤溯源、健康識別,無不體現了科技對疫情防控的強大支撐作用。當前,世界正處于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推進時期,青年學生更要尊崇和弘揚科學精神,努力學習科學知識,培養創造精神和進取精神,深刻認識科技自立自強對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作用,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貢獻力量。
涵養“道”。道是指道義、大道。疫情不分國界,面對突如其來的嚴重疫情,中國同世界各國攜手合作、共克時艱,為全球抗疫貢獻了智慧和力量。倡導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在國際援助、疫苗使用等方面提出一系列主張,以實際行動彰顯了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真誠愿望,體現了中國之大道。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需要秉承“天下一家”的理念,以大道行天下,以共商、共建、共享謀求合作共贏。青年學生內心要確立謀世界大同之道,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守道義,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而不懈努力。
(作者系學會副會長,廣東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